向云驹:撬动性、示范性、启示性的《百年巨匠》

时间:2017-09-26 作者:续鸿明
             

撬动性、示范性、启示性的《百年巨匠》

——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百年巨匠》出品人向云驹

  百集纪录片《百年巨匠》作为国内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20世纪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多方支持,其中就获得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资助扶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又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促使展览成功举办。

  近日,记者专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百年巨匠》出品人向云驹,畅谈百年巨匠。向云驹,曾在文化部少数民族文化司工作,后历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国艺术报新闻部主任、中国艺术报社长,在文艺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在采访中,向云驹就这些巨匠的发展历程和今日启迪,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回望历史高峰

  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百年巨匠—— 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关于这43位巨匠的展览,在你看来有什么特色?

  向云驹:这次大型展览是文艺界迎接十九大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已经拍摄的43位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的风采集中做一个展示,也是创作团队的一次成果汇报。展览中展示了这43位20世纪一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的文学艺术顶尖人物的风采、成就、作品,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他们创造的高峰以及对我们未来文艺创作产生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而且这种集中展示的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展览的规格也是比较高的,首先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样一个文化殿堂级的场地进行展示,由中国文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也说明《百年巨匠》这样一部纪录片和这次展览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关注、支持。而且不论是纪录片还是展览,不仅有各级领导的关心,还有文艺界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专家参与到策划、创作和研究中。并且,纪录片《百年巨匠》的拍摄团队也是最有成就、最有追求、最有想法的一批顶尖的纪录片导演、编导,他们都在中国纪录片史上有这着众多优秀作品和突出成绩。把这样一个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和影响的影视作品移植到实景的展览中来,转化成一个展览展陈,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巨匠,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大师的风采,大师的作品,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再利用。从这个角度也是一个别具匠心的、与纪录片《百年巨匠》配套的独特的展览,是值得关注很有特色、很有意义的。

  此次展览本身也有一些新的呈现方式。第一是这些把巨匠的作品、影像资料集中起来展示他们的风采,我们就能够看到这些巨匠大师们在一百年来创造的精品力作,为中国文化书写一个新的高峰、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些资料通过现场零距离的感受, 我们能更加真切的体会到这些大师的魅力、视觉的突击、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

  第二是还呈现了很多巨匠家属、学生、弟子们的回忆,这种口述式的、抢救性的呈现资料也是很珍贵的。还有一些受这些巨匠熏陶和指引的当代杰出的文艺家从自己的学习传承谈对大师的感悟,这种感悟也对后来的年轻一代如何传承老一辈的这种艺术传统,对整个艺术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这些资料也是非常珍贵的口述史。而且这一批文艺家也是可能会产生新的巨匠大师的一个群体,有着一个展延性的历史脉络。

  所以说,这个展览可以从很多角度感悟它、解读它、领略它的意义。重新回望历史,感受现在的辉煌背后几代人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这个展览具有非常特殊的现实价值、现实意义。

  树立时代标杆

  问:这个展览是对过去一百年里诞生的巨匠的回望, 但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作,对于今后的文艺发展有什么样的启迪?

  向云驹:如何在新的时代,在即将到来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上,对过去的百年巨匠吸取什么样的精神、启示、成就来推动我们下一个百年,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我们现在缺大师、缺高峰,那未来的大师、高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出现新的高峰?大师巨匠的标准是什么?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展示,可以很明确的找到标杆, 找到什么样大师、什么样的杰作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高峰。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攀登。

  这个高峰实际上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过去,是离我们不远的这些大师巨匠的创造,这是我们最直接的一个借鉴。我们这个时代是创造了历史的时代,我们需要和时代相匹配的文艺史诗,这是我们未来的高峰。

  我们从百年巨匠中看到他们的成就、作品,记录了他们走过来的时代。过去的一百年是特别曲折、特别艰难、特别苦难也特别辉煌的一个时期,这些巨匠在这一百年走来,他们的作品也是这一百年历程,他们反映了时代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过程,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整个历史。那也就启示我们今后的文艺创作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对时代做出最敏锐的反映,用文艺来记录历史、记录时代、记录当代人民的伟大创造。

  这些百年巨匠的实践,是中国艺术在古今中西的碰撞中走入现代历程,又承续了我们悠久的文明传统,然后面向世界。他们有很开阔的艺术视野,吸纳西方优秀的文艺、文明的成果,把外来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和中国优秀的传统相结合。他们在艺术实践上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很多挫折、很多探索,走到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正确道路上,为我们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通过这些百年巨匠,实际上是在回望这百年的历史, 并为今后100年展望出更明确的目标,具有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开阔的眼光。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览,还是一个近代史的回望和百年文艺史的总结,还是我们下一步如何评判高峰和攀登高峰,如何诞生并检验新的巨匠的一个启迪。

  传承精神品格

  问:通过对这些巨匠的展览和研究,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实践有什么样的引领作用?

  向云驹:在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格,比如画坛巨匠们都是开启中国艺术现代历程的,但有些可能借鉴西方的多一些,有些是传统的多一些,有些完全融合,展示出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走向,所呈现的这种不同可能性也展示出艺术的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学习大师,并不是用大师约束你,只能按照大师的路径,其实这些大师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甚至同一位大师在不同的阶段还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启发我们在艺术实践上应该有广阔的艺术发展方向和多种多样的路径,关键是要深入探索。

  艺术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整个的艺术发展历史长河中,是群峰并置、百花齐放的状态。不是一个高峰代替另一个高峰,而是一个时代树立一个时代自己的高峰,是壮观的、广阔的、具有无限丰富性的。

  还有,通过纪录片和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巨匠的眼界。在我们这个开放的时代,我觉得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处理好传统的关系,另外是要处理好跟外来的关系。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不能善于吸收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那一个民族文化的艺术是会窒息、萎缩的,是会停滞不前的。

  现代的艺术家和未来的青年艺术家们,在已经开放的时代,一定要有开阔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有容乃大的气魄,才能真正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气息。中国文化的气象不是故步自封,不是回到传统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它一定有传统的影子,有传统的基础,有传统的积淀,然后又有新的时代气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通过纪录片《百年巨匠》和展览,能体现出我们团队做这些事所付出努力,也能启迪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大师,如何尊重我们前人的艺术创造。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们的先辈,对我们的巨匠不心怀敬畏之心,不认真的研究他们成就,就不可能超越他们,也继承或传承不好他们的创造,就不能完成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一种呈现,也可以启发更多的人去研究历史。特别是搞艺术创作的很多艺术家不关心历史, 用一种小眼界、小聪明去做艺术,最终是完不成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期,过去的巨匠们已经写完了20世纪的历史,21世纪的历史需要新一代人书写。所以现在的人要善于研究历史、善于学习历史。实际上, 这一代代对前辈的继承大多是要先学习历史、总结历史、最后发现自己实现新的创造,我们从这些大师的身上都能看到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启示,这些巨匠都身处一个大动荡的时代,这个时代是面临很多选择的时代,是坚定信仰、追求,还是放弃、背叛,这些巨匠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而真正成为民族的脊梁。这些民族的脊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艺术有真诚的追求,他们和这块土地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断言,除了艺术之外,还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追求。大师是怎样成长、怎样练成的,除了时代背景以外,还有他们个人的坚守。回过头看我们是否具备这样一种境界、这样一种修养、这样一种感情、这样一种情怀。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这样的人出现,我们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大师出现;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品格的传承,我们不可能有新的时代的大师。

  可持续的《百年巨匠》

  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选择《百年巨匠》作为资助项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向云驹:首先是这个题材选题非常好,而且特别值得做,还可以不断地做下去。比如我们现在拍的是20世纪,在20世纪中这43位巨匠当然是最权威的,但是应该还有一些大师巨匠。比如京剧,目前列入的只是四大名旦,但京剧里生旦净末丑,不止是四大名旦,还有一些大师级的琴师、剧作家,当然, 其它几个门类也都是这样。

  另外,还要继续划分的话,还有我们将要到来的两个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这两个一百年里,和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相关的艺术和红色艺术家系列也都是值得关注的。再往下看,就是整个21世纪,所以这是一个可以延伸的工程。这个工程现在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以后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也值得长期来做,所以基金会是大力支持的,设立了一个百年巨匠的专项基金进行重点扶持。

  所以《百年巨匠》实际上是可持续的,而且有着各种可持续性。不仅是人物的可持续,还包括了活动延伸的可持续,比如出版丛书、出版作品集、展览等。这次展览要做成一个巡展,现在是在国内巡展,以后可以到国外巡展。因为我们很多艺术家是有海外经历的,在国外是有影响的,到他们到过的国家再去做展览,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海外延伸项目。况且这些艺术家本身还代表了中国近现代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们的展览走出去,实际上就是代表中国近现代最高成就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所以《百年巨匠》的可开发性非常强, 可做的事情、值得做的事情非常多。希望保持这种可持续性,这将是对我们整个的文艺发展具有撬动性、示范性、启示性的精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