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书法篇开机仪式后领导、专家、嘉宾合影
2014年12月19日,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书法篇开机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中国书协理事吕章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文彰,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中直分会会长张飙,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宗家顺,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北京师范大学办公室主任、《启功全集》编委侯刚,连云港市公安文联主席、《林散之书画集》编辑车树林,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乔榕,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高峰,《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总撰稿、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导师、美术史论家刘传铭,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百年巨匠》书法篇总导演孙铁健,林散之长子、皖南画派传人林筱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沙孟海之子沙更世,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沈尹默孙女沈珠等出席了开机仪式。
苏士澍、吕章申担任《百年巨匠》书法篇顾问。
李金华表示,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对当今、后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细胞’是汉字,将要拍摄的6位书法大师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艺术人生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键盘代替书写。苏士澍在致辞时深感忧虑地表示: “中国人如果把汉字都丢了,我们还是中国人吗?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我们文化的根,绝不能丢掉。”对于《百年巨匠》书法篇,他寄予厚望,认为“《百年巨匠》书法篇不仅仅是在宣扬 20 世纪的著名书法家,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字没有灭亡,而是向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进军。《百年巨匠》书法篇的拍摄不仅仅事关书法艺术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汉字怎么能够在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身上扎下根的问题。”
刘传铭在致辞中说,汉字乃中华文明之根脉所系,以汉字书写为唯一基因的书法艺术在上世纪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岁月里,首当其冲经历了被抛弃、被颠覆的灾难。然而,书法艺术总是能一次次自我救赎,一次次浴火重生。这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生命力,同时也是书法艺术迷人的魅力和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生动证明。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赵朴初、启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说:“中国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系,我们的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这么灿烂辉煌,汩汩不绝地从上古传到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汉字、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殿堂,书法艺术可以毫无愧色地是殿堂中珠宝中的珍品、王冠上的明珠。书法篇是最具特色的一个篇章,我们要尽量拍出一个无愧于先人,更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高峰用“寄清新于博大里,寓思辨于审美中”概括《百年巨匠》的风格特点,期待书法篇展现艺术家艺术成就和人生命运的关系,以生动的细节、鲜活的人物体现人文精神。
孙铁健在致辞时说:“书法是中华民族国粹中的国粹,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形态的艺术形式。我们所要拍摄的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赵朴初、启功先生,他们既是 20 世纪的书法大师,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有的是辛亥革命元老,有的是宗教活动家,有的是文化学者或教育家。他们生活在充满巨变的 20 世纪,在东西碰撞、文化冲突、民族救亡、时代变迁过程中,他们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坚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在黑与白的笔墨世界里,挥洒出巨匠的光芒和大师的风采,他们的思想、行为和艺术创造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当今文化领域商业化倾向、娱乐化倾向、反传统倾向‘雾霾’较重的前提下,我们用纪录片的形式追忆这些大师,当我们回眸凝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犹如在重建一座座传统文化的坐标。”孙铁健表示,纪录片将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探幽发微,以小见大,呈现大师们独特的心灵世界,拍出客观真实的大师,拍出有血有肉的巨匠,让观众喜欢,让观众敬仰, 让观众铭记。
李金华、苏士澍、吕章申、高峰、乔榕、杨京岛为《百年巨匠》书法篇开机仪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