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公益项目 美育圆梦,正在行动PDF版

时间:2016-12-01  来源:

       2015年夏天,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到宁夏西海固固原市彭阳县做文化扶贫工作,当他们来到交岔乡希望中学校,看到了整齐漂亮的教学楼,美观实用的教室。甚至还有一架崭新的钢琴!但他们惊诧地发现,这架钢琴自从捐赠到学校,孩子们竟然从没有听过钢琴声,甚至不知道怎么把钢琴盖子打开——孩子们不敢去碰,因为怕把钢琴弄坏了。
  见到这种情况,随行的师范学校音乐系老师打开钢琴,弹奏了孩子们熟知的歌曲。孩子们开心地跟着唱起来;几个孩子一边唱一边流眼泪,说原来钢琴声这么好听。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双白问几个小姑娘:“你们喜欢舞蹈么?想学舞蹈么?”孩子们兴奋地点头。可一听到“你们有老师教吗”这个问题,她们的表情立刻变成了失望。“我真是忘不了她们那种渴望学习艺术的眼神。”冯双白说。
  这次扶贫给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同志们强烈的心灵震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教育部也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只有拥有了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孩子们拥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和美的品格。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2015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中国文联赵实书记、左中一副主席的亲自指导之下,正式成立了“美育圆梦”公益项目。依托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公益项目通过帮扶贫困儿童完成学业、建立艺术教室、组织艺术教师志愿者授课到“美育圆梦”艺术成果汇报展示等一系列完整的活动,为老少边穷地区具有艺术梦想的少年儿童提供接受基础教育和艺术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艺术素养、辅助心灵成长并塑造完整人格,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和目标。
  艺术教室:崭新的“宝贝”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安徽省六安市西河口乡城开希望小学、吉林省延吉市仁坪小学、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倮德小学、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平山乡界端完小、广西省凭祥市板旺小学、重庆市武隆县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中心小学校、新疆73团金山双语中学、江西省瑞金市清溪小学、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杨武镇赵米克小学、湖北恩施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宁夏固原交岔乡希望中学……项目启动一年多以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得到了“校园文化基金”的极其有力的合作,已在全国多地援建近20所“美育圆梦艺术教室”,针对性制定各地区“美育圆梦艺术教室”配备标准,为受资助学校配备最基本的艺术类课程教学设备,让孩子从根本学起,循序渐进,稳步增长才干,最终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据冯双白介绍,项目整体上主要分为“美育圆梦艺术教室”和“美育圆梦艺术志愿者”两大部分。基金会先期在老少边穷地区建立艺术教室,根据学校需要和当地条件资助教室设施并购买绘画、书法、舞蹈和音乐等用品。随后,根据当地师资力量和教学需求,同当地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制度,组织年轻艺术教师或艺术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前往学校授课,从根本上避免艺术教室建立后因为师资力量等原因造成财力物力浪费的现象。
  2015年6月,“美育圆梦艺术教室”联手央视“大手牵小手”节目组在吉林省延吉市仁坪小学挂牌,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家,为小学孩子们带去了电脑、投影仪、品牌童装、鞋子、书包、学习光盘;带去了电钢琴、架子鼓、手鼓、长鼓、竖笛等乐器,崭新的“宝贝”让孩子们爱不释手。“非常感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对我们艺术教育事业的支持,非常感谢央视少儿频道对偏远山区儿童艺术发展的关注,感谢社会各界的大爱付出,帮助孩子圆少年梦、圆艺术梦!”仁坪小学负责人表示。
  2015年8月,旨在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公益活动在大别山区六安市举行,“美育圆梦艺术教室”在六安市西河口乡城开希望小学挂牌,众多捐赠物资、漂亮衣物、学习用品和书籍为孩子们的“艺术圆梦”提供坚实基础,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起做拔河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2016年1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为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多所贫困傣族学校建立了“美育圆梦艺术教室”,向勐腊县教育局捐赠了价值33.4万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雅马哈电钢琴、架子鼓和绘画工具……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经济扶贫固然重要,但文化扶贫也不容小觑。心灵的贫困比自然贫困更加可怕,只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人心,才能促进人们脱贫致富。“经济扶贫当然重要,但文化扶贫也不容忽视,要对‘人心’进行精准扶贫,只有心定了,才能真正促进人们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实现文化脱贫,首先要在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中高度重视文化的力量;其次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孩子抓起,尤其要重视艺术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美,从根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冯双白谈及“文化扶贫”,亦是“美育圆梦”公益项目的出发原点所在。
  志愿圆梦:落地教学“种文化”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创造人生的价值,可以教化你们去孝敬父母,可以为你们加强本领,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2015年12月,“美育圆梦”公益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交岔希望中学挂牌;在“美育圆梦艺术教室”揭牌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如此寄语青少年。此次,冯远个人出资捐赠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用于资助宁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在现场,冯远在了解学生缺字典的现状后,又当场捐出现金用于学校购买字典。
  “‘美育圆梦’行动来到宁夏建设艺术教室,提供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学习工具,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地去追求梦想。”冯双白介绍;同时,为解决艺术教师师资薄弱的这一问题,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宁夏师范学院磋商,现场宁夏师范学院与交岔希望中学达成志愿者支教意向,通过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和音乐舞蹈学院的师生支教教师雄厚资源,为交岔希望中学解决师资困难。
  宁夏活动举行的同时,“美育圆梦”公益项目也在四川行动起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带队来到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和四川省德阳市,向两地20所小学捐赠100台手风琴、1万本《姜昆老师告诉你—意外伤害如何防》漫画亲子图书和1万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贡献出力量,去帮助怀揣着梦想的孩子,不让贫困的家庭牵绊住他们脚步,让他们有机会去放飞自己的梦想。”姜昆说;他希望孩子们提高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在平平安安的环境中读书、学习、欣赏音乐,提高综合素质。姜昆等艺术家一边为孩子、家长、老师宣讲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一边为孩子们表演节目,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在了解到当地缺少音乐教师的情况后,姜昆当即表示,将抓紧协调在适当的时候向当地小学派遣文艺志愿者,帮助当地师生提高音乐水平。
  像冯远、姜昆这样参与“美育圆梦”公益项目的艺术家还有很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邀请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并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组建艺术家导师团,邀请近百名音乐、舞蹈、书画等领域艺术家、教育家“美育圆梦”;同时带领艺术家导师走进基层学校,为西部及贫困地区的艺术类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并以已经建立“美育圆梦艺术教室”的学校作为培训的重点,让“美育圆梦”公益项目切实落到实处,促进西部及贫困地区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艺术教育和美育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更有一大批“志愿者”长期支持,落地配合——在“美育圆梦”项目下,众多爱心公益人士进行志愿支教、讲座辅导;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各地方师范院校合作,邀请院校师生落地教学,“种文化”。
  “德育和智育是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得知识,而唯独美育启发人性,启发人的本能。我们应该从孩子进入社会、刚接触人生时候就用最好的图画、最好的故事、最美的音乐启发他们的才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说。著名电影导演丁荫楠表示,我们现在做美育教育,要从根基开始,教育国民什么是美、什么是崇高、什么是约束自己;“美育是根,有了美育,就能使我们这个民族健康起来,才会有更大的作为”。“我相信,我们的美育普及了以后,孩子们的心里对祖国的爱一定更增强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展望“美育圆梦”公益项目的“圆梦时刻”……
  一年多以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美育圆梦”公益项目发挥多方优势、统筹各方资源,为少年儿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美育教育添砖加瓦。“相信这个项目的推动和实施将有益于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的现状,有益于促进我国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公平,同时也将为我国培养和储备优秀文学艺术人才发挥作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说。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全体同仁一致认为:作为全国5A级公益组织,大家有责任,有义务贡献出力量,去帮助怀揣着梦想的孩子,不让贫困的家庭牵绊住他们脚步,让他们有机会去放飞自己的梦想。 “美育圆梦”正在行动——接下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还将在青海、辽宁、贵州、江西、甘肃、河北等省继续实施“美育圆梦”公益项目,为孩子们援建“美育圆梦艺术教室”,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艺术梦想。通过“美育圆梦”公益项目,这些心底感受到各方温暖长大成人的孩子,也会将这份爱传承下去,将来也会用他们的一份力量来回报这个社会。“美育圆梦”,就是让我们用美丽、美好的爱心帮助、教育下一代的梦想,用志愿者个人的微薄之力,帮助孩子成就他们的艺术之梦;只有圆了孩子的梦,未来的梦,才是圆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楼3层

邮箱:zgwxysjjh@126.com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0439号

技术支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