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新世纪的朝霞
时间:2016-01-07 作者:
2000年,当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的时候,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起实施了一项以扶助培养21世纪民族文化人才为主旨的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这项饱含深切关爱的活动,有一个鲜花一样鲜艳而充满活力的名字——“朝霞工程”
这项在世纪之交应运而生的“朝霞工程”,首批扶助的主要对象是从中国西部的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宁夏、青海、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选出的2000名品学兼优又具备艺术才华的贫困儿童,以每人6000元的资金标准扶助他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学业。于是,在迈进新世纪的最后一年,“朝霞工程”聚集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温暖和关爱,精心培育一株又一株“小花”健康成长,在培育跨世纪艺术人才的道路上辛勤孕育出美丽的前景与希望。
时值一年后的今天,这项得到海内外无数人热情关注的工程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截止2000年12月,已有1800名贫困儿童得到资助,其余200名儿童的资助款也正在逐步落实之中,而中国舞协等单位最近举办的《新世纪奉献爱心,千万人捧起朝霞》——救助特困儿童金牌节目展演义演活动,有望为“朝霞工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共铸爱心
翻开“朝霞工程”20卷册的摄影集,每一页都有一个花朵般的孩子。他们那天真可爱的神情,那充满渴望的目光,以及每一朵“小花”坎坷却顽强的生长历程,都会是人在萌生怜爱的同时更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聪颖好学、每天在水泥地上用水练习写毛笔字的9岁内蒙古男孩敖其;能歌善舞,品学兼优,有着鲜花般娇美容貌的维吾尔族11岁的女孩茹仙古丽;生长在珠穆朗玛峰下的歌舞之乡定日县,会弹唱一手动听的“六弦琴”的藏族少年次人多吉,还有苗族、壮族、瑶族、彝族、回族、纳西族、白族、撒拉族、土族的孩子们……。全国56个民族中,已有41个民族的孩子出现在“朝霞工程”的助学名册上。而所有被资助的孩子,都像敖其、茹仙古丽、次仁多吉一样勤奋好学,擅长艺术,具有艺术潜质,但都因为家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而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历尽艰辛,以至于难以完成初中学业就得告别他们所热爱的学校。“朝霞工程”为这些在艰困环境中渴求阳光和雨露的“花朵”送来了温暖与甘露。
在为“朝霞工程”捐资助学的名单上,有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的名字;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会长张百发的名字;有白淑湘、李默然、李国民、刘兰芳、沈鹏、贾作光等文联各协会领导及其单位的署名;有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的城市市委领导的名字;更有来自海内外诸多的企业、社会团体的一份份关爱。著名舞蹈艺术家陈爱莲真诚地表示:“我曾经也是一名孤儿,得到过关爱和救助,此次通过‘朝霞工程’救助特困儿童是自己的心愿和义务。”而有着一身过硬中国功夫,同样有着一副侠肝义胆的香港影星成龙,不仅自己为多名特困儿童捐资,而且热心为“朝霞工程”拟救助的孩子募资,在他的真诚努力下,40多名特困儿童得到救助。中国文联的各协会和下属各地的基层组织更是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捐赠书画作品,搞义演,对有艺术潜质的特困儿童进行专项教育等多种形式,为“朝霞工程”贡献力量。正是这一颗颗爱心,一双双热情的手臂,托起2000朵充满生机的“小花”,绘出美丽动人的朝霞。
情洒朝霞
在中国文联“朝霞工程”成果汇报会上,维吾尔族小姑娘古扎努尔代表全国2000名受到“朝霞工程”帮助的各民族的小朋友倾吐了肺腑之言:“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贫困少年儿童的关心。‘朝霞工程’使我们这些老、少、边、贫地区酷爱文艺的少年儿童强烈渴望艺术、渴望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讲课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们更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全社会向‘朝霞工程’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声的说一句:‘谢谢!谢谢!’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无限感激的心情,我们会更加刻苦的学习,天天向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各民族大团结,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春天,家庭的太阳。有理由相信,由一颗颗赤诚的爱心熔铸的“朝霞工程”,将为西部2000名有艺术天赋的儿童带来成材的机遇,使新世纪艺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更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
(责任编辑:文学艺术基金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