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评估报告
时间:2013-07-08 作者:
2013年6月 北京
评估声明
1.本机构及评估小组成员与本项目的资助方、委托方无利益冲突。
2.本报告陈述的证据材料与项目的事实如有不符,以项目的事实为依据。
3.未经评估方和委托方双方许可,不得公开发表本报告。
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饶锦兴
成员:卢玮静 刘程程 牛金玲
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13年7月8日
受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委托,2013年6月至7月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4名研究人员在北京通过调研,对“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评估。本评估报告共分六部分:项目概况、评估背景、评估过程与方法、评估结果呈现、评估结论和项目建议。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在2010年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央视记者张芸在谈论基层调研情况中提到,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贫困小学缺少正版《新华字典》,大量质量粗劣、错漏百出的盗版、仿冒字典充斥着校园,不仅学生缺字典,在有些山区小学,全校老师也仅有一本公用词典辅助教学。由于字典的匮乏,导致不少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不会查字典,写作业更是错字连篇。会后,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姜昆提出,希望他能够以此为契机,动员广大艺术家多做些公益的事情,真正响应中央“走、转、改”的号召,弘扬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下文简称“基金会”)扶危济困、互助友爱的精神。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姜昆秘书长迅速采取行动,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名义向文学艺术组各位委员发出了一份倡议书,郑重表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愿意承担字典援助活动”,并希望各位委员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3月12日,在文艺界委员小组讨论会会场外很多委员开展了捐赠活动,正式启动“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姜昆秘书长再次邀请记者张芸到现场给艺术家们详细讲述了贫困地区孩子缺乏字典的现象。从当年3月12日到3月20日,不到十个工作日内,共筹集资金907825元。两会后,“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即刻实施,在基金会秘书长姜昆的带领和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辅助下,艺术家志愿者们前往河南新野、吉林梨树、贵州平坝、广东珠海等9个项目点为贫困地区学生发放字典,送去关怀。截止到2012年10月累计开展捐赠活动9次,捐赠字典97311册,志愿者参与人数达50余人。
2.项目目标
(1)通过发放“爱心字典”,给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带去艺术家们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正版字典,学习真正的汉字和文化知识,不因贫困没有字典或使用盗版字典;同时,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通过“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的实施,增强艺术人才的公益理念。基金会在扶植优秀文艺作品和优秀文艺人才的过程中更注重树立艺术人才高尚的德育观,倡导做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益的德艺双馨人才。对于已成名的艺术家来讲,可以塑造更好的社会形象,对于正在接受培养的艺术人才来讲,公益活动是对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3)通过“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与全国文联系统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信任和友谊,为基金会下阶段实施公益项目寻找资源、奠定基础,推动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前进。
3.项目资助资金
累计捐赠收入为907825.00元人民币。
4.项目执行机构与团队
执行机构: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发起人:姜昆秘书长
执行联络人:李亚菁
志愿者(艺术家):巩汉林、刘岩、刘敏、张会军、沈永山、常思思、董耀鹏、程荣、于殿利、戴志诚、贾作光、白淑湘、冯双白、赵林萍、才旦卓玛、金展扬、黄河清、白洁、黄朝省、张怀武、李平、曲华江、宋德全、田连元、刘全和、刘全利、温淑萍等
5.项目执行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情况
表1.“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实施情况一览表
次数 |
执行时间 |
项目点 |
参与人员 |
捐赠 册数 |
相关物品 |
1 |
2011-4-14 |
河南新野 |
姜昆、巩汉林、刘岩、刘敏、张会军、沈永山、常思思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3万册 |
书包、文具、《携梦飞翔》系列丛书 |
2 |
2011-7-9 |
吉林梨树 |
姜昆、董耀鹏、程荣、于殿利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4万册 |
|
3 |
2011-11-4 |
贵州平坝 |
姜昆、戴志诚、贾作光、白淑湘、冯双白、赵林萍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5168册 |
|
4 |
2011-12-28 |
西藏大厦 |
姜昆、白淑湘、才旦卓玛、戴志诚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3000册 |
书包、文具、《携梦飞翔》系列丛书 |
5 |
2012-4-22 |
广东珠海 |
姜昆、白洁、金展扬、黄河清、黄朝省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1043册 |
|
6 |
2012-6-1 |
宁夏银川 |
姜昆、于殿利、张怀武、李平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1万册 |
|
7 |
2012-7-12 |
江西萍乡 |
直接邮寄至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金山镇杨梅小学 |
100册 |
|
8 |
2012-9-28 |
西藏拉萨 |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对外联络部领导、RAT组合成员 |
5000册 |
|
9 |
2012-10-20 |
山东济宁 |
姜昆、曲华江、宋德全、戴志诚、田连元、刘全和、刘全利、温淑萍等及其他工作人员 |
3000册 |
|
项目从2011年4月开始执行,截止到2012年10月,累计开展捐赠活动9次,志愿者参与人数达50余人,共捐赠《新华字典》97311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选点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新闻报道引发社会关注,部分地区主动请求援助;另一方面是基金会在各地文联系统的资源,通过与当地政府、教育局的联系确定捐赠学校。捐赠过程一般包括捐赠仪式、名人一堂课(朗诵课、艺术课、语言所专家讲课)、座谈会等内容,在捐赠字典的基础上,与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谈,艺术家为他们展示不同领域的艺术文化,给予他们鼓励和希望。捐赠结束后,最终的字典派送分发工作由当地学校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
(2)资金使用情况
表2.“爱心字典捐赠活动”资金使用情况一览表
捐款总额(元) |
907825.00 |
|||
支出总额(元) |
891221.00 |
|||
支出项目 |
购字典款 |
差旅费 |
劳务费 |
办公邮寄费 |
支出额度(元) |
831430.00 |
40220 |
15600 |
3971 |
占总额百分比(%) |
93.29% |
4.51% |
1.75% |
0.45% |
剩余额度(元) |
16604.00 |
由表中可知,项目管理经费占总费用的比重不足10%,符合基金会公益支出相关管理办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志愿者(艺术家)的差旅费仅有部分由项目经费承担,多数由项目点文联系统或政府解决。同时,字典邮寄得到了出版社、快递公司等的帮助,减免了部分邮寄费用。项目管理人员为基金会工作者,无工作补贴。项目经费由基金会基金财务部进行统一管理,项目剩余经费将由财务部继续管理,投入下一公益项目使用。
二、评估背景
1.评估机构
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评估时间
2013年6月-2013年7月。
3.评估团队
饶锦兴: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卢玮静: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博士研究生
刘程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硕士研究生
牛金玲: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4.评估目标
(1)梳理项目的运作流程及方式;
(2)客观评价项目执行情况及运作效果;
(2)总结运作过程中的特色与不足,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5.评估内容
(1)项目设计的价值理念及社会意义;
(2)项目运作流程的规范性与公平性;
(3)项目及项目运作团队的专业性;
(4)各项目参与方的评价;
(5)项目的效果及社会影响;
(6)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三、评估过程与方法
1.评估过程
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13年6月开始,在北京展开了1个月的调研评估工作,具体评估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材料评估阶段
(1)通过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及项目负责人获取留存材料;
(2)结合项目关键点通过网络等方式搜索相关材料;
(3)对基础材料梳理汇总,形成报告纲要。
第二阶段:相关方调研阶段
(1)访谈项目发起人和联络人;
(2)访谈项目参与人员(艺术家及其他参与方);
(3)访谈项目受众(老师和学生)。
第三阶段:评估总结阶段
(1)基础材料与访谈资料结合分析;
(2)评估团队进行讨论;
(3)撰写评估报告。
2.评估方法及局限性
评估过程中,主要结合逻辑框架法、对比分析法、综合评估法、层次分析等项目评估常用方法进行评估,以质性研究为主,多为访谈和文件资料的整理分析。文件资料主要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联络人李亚菁女士处获得,同时结合网络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资料汇总整理。
在访谈过程中,主要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由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制定访谈提纲,鉴于艺术家时间的紧迫性,访谈形式包括实地访谈对象包括项目发起人姜昆秘书长、执行联络人李亚菁女士,项目受益对象(包括学生和老师),以及项目点所在文联系统人员。
本项目评估主要是进行项目后评估,即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以及对完成项目的前评估和项目决策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分析与评价。以此来检查总结项目工作和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分析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从而为项目后续运行提出改进建议。项目评估应是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的结合,但在此次评估中,更多的是定性资料,基线的量化数据较为缺失。这些不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效果。
四、评估结果呈现
1.项目价值理念及社会意义
(1)给贫困地区儿童送去字典和关怀
“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动因来自于央视新闻报道,报道中广西的孩子们由于经济、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一本《新华字典》对于他们成了奢侈品。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一本字典”的行动中,“新华字典”活动也从广西扩大到全国,从字典扩展到对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的关注。该项目的实施对孩子们来讲,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是一种社会的关怀。
首先,孩子们缺乏字典,捐赠字典满足了他们的基本需求。例如在广西武德乡科甲完小三年级一班,全班只有一本《新华字典》,而且已经被翻得破破烂烂。在字典的扉页上写着:“本书值千金,破了伤人心,朋友借去看,千万要小心。”由于《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不属于教材范畴,无法纳入“中央免费教科书”体系,16元一本的字典对于年收入仅有1000多元的学生家长来说非常奢侈。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图书发行网点少,农民买书难,而目前我国绝多数地区的新华书店只能延伸到县一级,再往下的乡镇几乎都没有图书发行网点,农民要想买书就只能到附近的县城。而贫困地区大都交通不便,有时进一次城的车费就超过了书价。基金会直接捐赠行动,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字典工具书的愿望。
其次,艺术家们亲临现场,给老师和学生带去关怀。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他们需要的东西不仅是字典,更是关注与温暖。艺术家们亲临现场发放字典,与学生和老师进行游戏互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本《新华字典》,更是电视里艺术人物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启发和震撼。在学生写给姜昆秘书长的信中,他说:“2011年4月14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姜爷爷给我们讲了两个生动的故事,艺术家们为我们表演了好多精彩的节目,让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能够近距离欣赏大明星们的风采,同学们别提有多开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初形成阶段,艺术家们捐赠字典的行动使学生受到关注和关怀,对于他们人生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启发。
最后,在基金会艺术家们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文联系统、政府、企业的支持,也引发了他们对地区贫困儿童的关注,捐赠过程中,与学生老师的座谈中发现新的需求,实现“一本字典”背后对贫困地区儿童更持续深入的关注,延伸公益链。
(2)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在最初发起时,刘云山部长强调,文学艺术界应该践行“走、转、改”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转、改”是为推进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而提出的。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以“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为理念,艺术家们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社会感召力,他们在公益活动中不仅给受众带去物质帮助,更给予他们精神支持。姜昆秘书长谈到:“这个项目和央视、民政部给的几十万几百万的项目不同,是通过艺术家们一点点做起来的小项目,不是大呼大张搞艺术,而是实实在在给孩子们办实事,帮助孩子。”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首要任务是培养文学艺术人才,通过“爱心字典捐赠”项目认识到,在搞好艺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艺术人才的德育教育,捐赠字典这一行动能够使他们走近基层,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启发,同时也有助于塑造他们的社会公众形象。
2.项目计划和执行情况
(1)项目设计
一本字典会对孩子的文字教育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础,音怎么读,字怎么写,笔画是什么,这些是教育最基本的环节。“爱心字典捐赠活动”在2011年3月两会期间发起,从3月11日到3月20日,短短十个工作日内筹集到善款九十余万。主要有现场捐款和会后捐款两种形式,捐款人根据个人意愿签订捐款单,项目负责人汇总捐款情况,款额由基金会财务部进行统一管理。项目于2011年4月14在河南新野实施,由姜昆秘书长负责动员广大艺术家,项目联络人李亚菁安排行程,并负责与当地文联系统进行沟通。在签订《新华字典》采购合同的过程中,《新华字典》的作者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主动要求降低版税,以更好地满足捐赠需求,让善款发挥到最大限度。商务印书馆设立了字典“爱心价”,将定价16元的第10版《新华字典》以9元的“爱心价”直供基金会。在捐赠字典现场,艺术家为学生和老师进行文艺表演,社科院语言所相关学者为学生讲解汉字文化知识,活动过程中与学生和老师进行更深入的交谈。
最初新闻报道的是广西地区的小学生缺字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响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选择第一个项目点时并没有把目光投向“万众瞩目”的广西,而是在媒体宣传过程中,收到河南新野的一封信,通过与当地学校联系确立捐赠关系。此后在当地文联、教育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八个地区开展了捐赠活动。尤其在项目执行结束后,“名人效应”带动了很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支持,打通了公益链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项目执行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执行过程中规范性基本得到保证,由基金会财务部进行财务管理,运作过程中的财务报批和审批等手续基本齐全,并有详细的账单档案。鉴于项目志愿者多为国内知名艺术家,因此约93%的捐款额均用于购买字典,差旅费、劳务费则由艺术家选择自行负担或由地方企业政府承担。此外,项目志愿者同时又多为捐款人,参与过程中可以监督项目经费的全透明化运行,也确保了捐款者捐款资金的流向,提高了项目运作的公信力。自项目执行开始,刘云山部长一直关心项目实施情况,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姜昆秘书长阶段性地向其上交材料,汇报项目进展。项目结束后,基金会进行了内部总结,撰写了总结报告,同时并聘请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总结项目的成功与不足,以确保下次开展公益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项目执行的公平性主要在于项目点和受众的选择。2011年央视记者张芸报道了“新华字典”这一消息后,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捐书、捐款,该项目在项目点的选择上大多基于艺术家前期在工作中对地方情况的了解积累,或是通过当地文联与教育局联系,也有些地方主动联系文基会,如河南新野。同时,在捐赠过程中,基于“名人效应”,很多媒体参与并多方位报道,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地方教育局与文联系统主动联系,负责将字典发送到贫困地区孩子手中。
(3)项目监测与管理情况
在2011年4月14日赴河南新野实施完第一次项目后,姜昆秘书长向刘云山部长汇报了相关工作,并递交相关材料。项目经费统一由基金会财务部进行管理,经费的报批、审批均按照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基金管理规定执行。基金会的执行团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的参与、监测与管理。需要指出的是,在项目选点方面,也存在个别地区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字典捐赠后发现与实际需求脱节。由于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力投入所限,没有及时跟踪监测和适当调整,从而影响个别项目点的执行效果。
3.项目的效果和影响
(1)基金会步入社会化公益领域的有效尝试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要是为争取海内外热爱和关心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团体和个人的支持和赞助,加强国际间艺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成立的,其业务范围包括募集资金、专项资助、国际交流、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咨询服务。由于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文联,聚集了文学艺术界的精英,有强大的资源后盾,主要承接中央电视台、财政部几千万的大项目,较少精力从社会基层中发现问题与需求,面向公众筹集善款做社会化的公益项目。“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是基金会自发组织实施的公益项目,是对社会问题和需求的关注,并非高高在上的艺术,因此对基金会来说是步入社会公益新领域的一次有效尝试。姜昆秘书长在发表感想时表示:“现在很多公益活动有时候做得华而不实,比如大型灾害来了之后,总是一哄而上。这次买了字典送到小学生手里,是实实在在,超值的。这些钱也是一点点筹集的,跟那些几百万的大项目不同,更实在,更有效果”。在今后的项目执行中,基金会将在发展文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社会公益,塑造基金会和艺术家的良好形象,也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做铺垫。基金会近期在云南开展活动中发现当地有很多具备艺术天分的孩子,但没有培养体系,故决定2014年当地通车后建一所希望小学。
本项目主要运用“发现问题—设立项目—社会化筹款及运作(调动多个社会群体参与)—引起更多社会关注”模式,这种模式是基金会以后面向社会的一个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机制,有助于基金会发挥公募基金会的优势挖掘社会公益资源。该模式与政府扶持或购买的项目有着运作机制上的不同,基金会“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有自身内生的活力,取得“花钱少、效果好”事半功倍的影响,同时能够带动社会力量的真正参与。
(2)撬动国家政策:将《新华字典》列入“两免一补”政策
新华字典系列报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据媒体公开报道,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各界人士都进行了字典捐赠活动。据不完统计,全国数十个公益机构,包括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等,都为《新华字典》的募集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次活动。同时,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亲自主持了“迎新春走基层”座谈会,对广西等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很多中小学生缺乏字典的情况高度重视。2011年两会代表建议将《新华字典》纳入两免一补。最终,在政府、各基金会、公益组织等的持续关注下,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基金会艺术家谈到:“用我们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带动全社会动起来。一本小小的字典像一根‘杠杆’,正逐渐撬动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力量。”
(3)带动政府、企业各方关注贫困地区教育问题
基金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参与到捐赠字典的行列中。在西藏拉萨,基金会捐赠活动结束后,政府、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向学校捐赠了大量的书刊,并资助学校改善校舍环境,绿花校园,为学校后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贵州平坝进行捐赠的过程中,珠海top杂志社总编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的跟踪,并在当地杂志刊登,引发了关注,中信地产老总主动提出捐赠30万元,并邀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文化珠海行·点亮一座城市的智慧生活”,为乡村小学设立了文化图书馆、在珠海部分社会设立文化书坊、在珠海绿道建设绿道文化驿站、组织志愿者珠海文化行活动、组织演艺界名人书画作品义卖,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课外读物,更为市民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了资助,也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相比于其他基金会实施“爱心字典”项目,基金会艺术家的行动更能引起社会的响应,并带动新的资源,形成公益的可持续。
(4)树立文艺界在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文学艺术总给人以境界很高的感觉,此次文艺界通过社会公益项目的实施,让更多普通人接触到他们,通过与学生老师的交流,鼓励了更多的人。就像姜昆秘书长所言:“公众人物更应属于社会,属于老百姓,应该在被需要的时候站在最前沿,要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来树立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刘敏在活动中说:“孩子们会感到只在电视上见过的艺术家也想着他们。这样的活动对于艺术家的形象塑造也很有帮助。”著名青年舞蹈家刘岩表示,在经历了磨难后,更能感受到接受帮助的幸福,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的人着想,给孩子们带去的不仅仅是字典,更是知识、希望和梦想。艺术家是属于社会的,通过奔赴一线开展公益活动,更能了解到基层的生活,实现艺术回归生活的本真的同时,也扩大了个人的影响力。充满爱心的字典,将帮助孩子们渡过学习难关,伴随他们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然后再传递给其他需要的人,河南新野县委书记金浩因此也感慨地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到新野,不仅是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呵护,更是对新野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而这些文艺界公众人物的捐赠行为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益。
4.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在“爱心字典”捐赠活动中,有多个基金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爱心字典捐赠活动”相比于其他基金会有得天独厚的“名人效应”优势。在艺术家作为志愿者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新华字典》本身带给学生满足感已经抵不过艺术家们与学生和老师零距离的接触,他们不仅因为拿到字典高兴,更由于受到“明星们”的关心而感到温暖,受到鼓舞,这是其他项目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艺术家们下基层开展公益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文联系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不仅带动了新的资源,更疏通了公益资源的“毛细血管”系统,为基金会发现新需求、实施新项目建立了完备的体系。如在西藏拉萨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基金会与当地学校建立了良好的沟通,2013年学校的15名同学已经受邀参加基金会在北京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首都的魅力,树立远大的理想。这种可持续是积累性的,不断发现问题,持续解决问题,最终将公益真正落到实处。
五、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以高效的执行力完成了项目的主要产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影响。从形式上看来,项目的推动力多是借助基金会的固有资源和艺术家们的“名人效应”,但从深处剖析,“名人效应”背后是艺术家们对项目公益理念的的认可,是文艺界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人的关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借助政府优势、艺术家资源开展社会化的公益活动,在与基层的不断合作中,逐步构建公益理念的传导系统。“爱心字典项目”产生“花钱少、效果好”的独厚效应,可谓“小字典”传递“大爱心”,让参与项目的艺术家们也深受鼓舞。基金会步入社会化公益的有益尝试,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一系列社会化公益活动来树立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良好作风形象。
六、有关建议
1.继续开展社会化的公益捐助活动
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让公众感觉专业化程度非常高。而此次“爱心字典捐赠活动”,积极回应了由新闻报道引发关注的社会问题,以《新华字典》为载体,通过携手文艺界政协委员、地方政府及出版机构,探索公益项目的社会化运行模式,搭建爱心传递的桥梁,不仅表达了艺术家们对受助少年儿童的关爱和呵护,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也让艺术家们产生共鸣和深受鼓舞。因此,建议基金会今后在确保重大项目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每年继续开展一、两项社会化的公益捐助活动,充分发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作为公募基金会的资源优势,搭建公益参与平台,争取更多的艺术家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深入基层,接触大众,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进一步提高社会化公益项目的专业性
社会化公益项目的运作需要专业化的工具方法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建议基金会今后进一步加强社会化公益项目运作的能力建设,从项目设计、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项目评估的各个环节加以完善和细化。同时还要配备更多的专业人才,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
项目运作和资金去向的透明化不仅是对捐款人的负责,更是建立组织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建议基金会进一步加强项目信息的公开,增加网站信息的互动性,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扩大项目的社会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
附:
“爱心字典捐赠活动”项目实施照片
图1“爱心字典捐赠”活动在贵州平坝举行 图2姜昆秘书长在活动现场讲话
图3 捐赠现场码放整齐的新华字典 图4 向西藏卡嘎镇捐赠字典
图5 吉林教育学院为捐赠方赠牌匾 图6 捐赠现场姜昆与老师学生合影
(责任编辑:文基会管理员)